分享到: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资料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所在地区: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公司主页:
暂无
电话号码:
0451*******
传真号码:
暂无
联 系 人:
暂无
移动电话:
1383*******
电子邮箱:
***ming@hljsnj.com***

黑河久保田插秧机配件坏了去哪里修

发布于 2017年11月28日

[摘要]联系方式:*** 了解更多农机知识请关注***和官方网站:***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和陕西省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观看了玉米机收过程并进行了籽粒直收现场测产。结果显示:陕单636、陕单650、陕单620亩产都超过了1000公斤,最高达到1035.72公斤;籽粒含水量最高为21.3%,最低为16.7%;破损率最高为2.77%,最低为1.75%。

     专家组认为,在今年玉米生长中期遭受高温干旱、后期阴雨寡照的条件下,这些玉米品种表现出耐密抗倒、水分含量低、机收籽粒破损率较低等丰产宜机收的特性,为陕西树立了亩产过吨的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样板。

长期以来,收获玉米是重体力活。近几年,虽然有了玉米收获收机,但也只是摘棒子。看着机器很快将玉米粒收回来,在现场帮工的榆卜界村村民白桂琴惊叹不已。她家有6亩玉米,每年秋收都得忙半个月。她算了一笔账,如果雇人来收,掰棒、脱粒、晾晒、秸秆处理等,一亩地一天需3个人,每个人100元,就得花300元。而眼前的机收一亩地,10分钟不到,把那些活都干了,只需80元。"还是机械化好!又快、又省钱、又省力。"白桂琴说,希望自己家明年也种上这样的好品种。

     谁来种玉米、谁来收玉米、玉米往哪里放,成为我国玉米生产的新课题。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璞说,我国玉米生产正在由高产向高效转变,由手工操作向机械作业转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早熟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打破了制约我国玉米生产现代化发展的瓶颈。专家组组长、刚刚创下我国玉米高产新纪录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研究员李少昆说,今天的玉米机收是我国玉米生产的标志性转折,"未来十年,中国玉米收获都将如此。"

     薛吉全教授介绍,在陕西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们团队已在陕西3个生态区安排了10个百亩早熟耐密宜机收及配套技术示范田,陕单650、陕单620和陕单638等机收玉米品种还参加了国家黄淮海机收组和陕西省春夏玉米区域试验。他表示,团队今后将立足陕西,面向西北,通过品种、栽培技术和推广模式创新,以机械直接收获玉米籽粒推进玉米生产方式的变革,使品种良种化,种植规范化,作业轻简化,效益最大化,实现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

               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和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