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1年03月01日
传统修谱续谱过程中有什么问题?
谱牒,作为一个家族的家史,由古而今来看,很多都是在各姓氏嫡宗子弟中保存,秘而不宣的也不鲜见。因王朝更迭、家族迁徙、天灾人祸等,很多姓氏的分支在异地落脚生根之后,往往都会缺失掉一段“难以忘却”的过往。随着当前姓氏宗亲会的建立和兴起,寻根问祖的人物和话题屡见不少。修谱续谱的热潮,也在民间一波又一波的进行着。然而,根据笔者了解的几个修谱续谱的姓氏里,都出现几个共同的特点:第一、谱系乱;第二、衔接难;第三、耗时长。
谱系乱,源于家族迁徙。一个家族在历经几百年甚至与上千年的发展,必然因为广布各地而失联。所以,古人就有“五服内外辨亲疏”的观念,这个往往可应证于各姓氏族谱的序言之中。因为,一地之家族的兴衰,往往导致家族传承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古人受教育程度极度不均、阶级观念森严,导致很多没落甚至于处于底层的人群的家世慢慢湮灭于历史之中。例如读过阿Q正传的家谱研究者,可能对一个细节很深刻,那就是赵太爷的儿子中了秀才,阿Q认为自己也沾了光,他说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排开他还比秀才公长三辈。得到的是赵老太爷的一巴掌。其中赵太爷那句“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可谓是皇权时代典型的家族观的例子了。诚然,我们不知阿Q是否真姓赵,但从侧面来看,没落、失联的家族应该不在少数。由此,于今修谱而言,断掉的记忆很难寻找,各支系因教育文化水平等不同,不可避免的出现乱象。谱系都乱了,更何况修谱续谱去衔接呢?由于衔接上的困难,考证搜寻等工作必不可少,加之修谱续谱地域上的界定大小,耗时长也就不足为奇了。
以上这就是当前传统修谱续谱过程中,无法绕开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