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16年03月31日
今年对城六区一些老人们来说,有一个重大利好消息:他们居住的老旧楼房将作为试点统一安装电梯。这项工程由市住建委等部门牵头,政府出资补贴,试点范围是位于城六区老旧小区中的100个单元楼门。目前财政资金已经拨付到各区,年内启动安装工程,力争年底完工。
其实,老楼加装电梯的话题并不新鲜。7年前,本报就持续关注这一问题。在本报记者、原市人大代表张风的推动下,2010年,本市还出台了《关于北京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若干指导意见》。但由于在协调、资金等实际问题上存在争议,老楼加装电梯一直难以推广。
就在去年,本报独家报道的座椅式电梯落户京城的消息,再次引发各界关注。8个来自不同领域的政府部门,甚至将调研会开到了居民家。至今年百个单元完成电梯试点安装,经过7年努力,这一难题终于有所推进。
旧报寻踪
首部座椅式电梯落户北京
在去年《北京晚报》的民生新闻中,第一部座椅式电梯落户北京的消息,影响了很多人。
去年2月5日,重达460公斤的电梯零配件,通过物流运抵东花市北里西区12号楼3单元。这个单元共5层10户。家住5层的金老先生,是此次电梯加装工程的发起人和推动人。
70岁的金老曾担任过东花市北里社区业委会主任,很多年前就开始关注加装电梯的问题。曾经为了安装电梯,他没少碰壁——先是被住建部门否定,因没有预留电梯间的,不可安装。而后,又遭遇了生产移步式电梯的厂家“店大欺客”,对像他这样集资建电梯的散户“不理不睬”。直到2014年,这种座椅式电梯进入他的视线。在游说邻居们安电梯后,没费多少周折,除了一层的两户不需要外,金老说动了楼上4户邻居赞成安装,另外3户不反对安装。
最后,算金老在内,5户居民按照分摊比例,“众筹”了16万元购置了电梯。经过两天的紧张施工,2月7日下午,北京首部由居民自掏腰包筹建的座椅式电梯,完成安装并投入使用。
这种电梯不破坏楼层结构,可载重137公斤。消息一出,各界关注。来参观、“取经”的市民络绎不绝,金老一天最高的接待记录愣是突破了400人。
门庭若市的背后,其实是老人无法下楼而长期困守家中的社会痛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本市在无电梯老楼中3层至6层居住的老年人至少有100万户。在前去参观的市民中,有的是颤巍巍的老人,有的是老人的子女。他们都表示,动辄就要七八十万元的轿厢式电梯虽说是他们理想中的首选,但是,这笔费用不是一般工薪阶层能承受得起的,所以,物美价廉的座椅式电梯,不失为他们解决出行难题的一个选择。
长期关注北京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专家、学者们也纷纷对此表示肯定:通过社会力量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此例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和里程碑式意义。
此后,老楼加装电梯产生连锁反应。多部由居民集资建造的座椅式电梯密集现身京城。
陕西建大维固质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是集建(构)筑物房屋检测鉴定鉴定,结构健康监测,加固设计施工,新型建材产销于一体,专注科研,检测和技术服务的一流工程技术服务商.